对客户负责

谁是你的客户?你的下游就是你的客户,你为他提供服务,他就是你的客户。比如,你是后端同学,给前段提供 API,那么前端就是后端的用户;前端收集埋点数据发给服务端,服务端就是前端的客户。

前段时间我整理某个竞品的数据,给产品提供参考。第一天因为时间紧迫,搞到凌晨 5 点。其实最后出的无非是一个简单的表格。至于怎么做的,没有人关系,哪怕是人肉数,只要能给客户提供数据也是可以的。表格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漏洞,就是类型错了,整理这个类型,其实也花了很长时间,各种抓包、最后还 ps 了一张整体的图,但是结果却误导产品标注了错误的类型。这个问题我想产品也是察觉到了,后来我的主管让我 review 一下数据,我也没注意这一点;最后一次机会是周末的时候,我感觉类型可能有问题,但是并没有向产品求证,为了尽快搞定,也就输出了一个我的主管让我做的事情就完事了。

今天更大的老板问起数据类型的问题,我的主管来找我确认,其实不用 review 代码,从业务的角度思考也很容易发现问题,然后又花了一个多小时 fix 这个数据。幸运的是,这个数据目前还是在 P9 那里,P9 要向 P10 汇报,如果拿着这种不能自圆其说的数据向 P10 汇报,搞不好整个团队都要受影响。

中午一块吃饭,我的主管跟我讲了他在携程,梁建章听汇报的事情,给你 30 秒,如果数据有问题,剩下的肯定就不听了。所以他发邮件之前都要检查三遍,确保数据无误。对自己发出去的邮件负责。

这个事情确实要注意,一旦向老板、客户、用户提供了服务,就一定要「无差别」地去完成,不要留下任何瑕疵。行百里者半九十,虽然费了很大的劲,但是很微小的瑕疵就会导致所有的努力都白费。

为结果买单

阿里提倡「为过程喝彩、为结果买单」。一个事情一个人领走了,从这一刻起他就担负着为结果买单的责任。如果做好了,这个人受益最大;如果做不好,这个人也要为不好的结果买单。

前段时间领了一个「如何保障 app 性能稳定性」的任务。我和主管沟通了他的思路,做了一个大概的规划,但是没能识别出「核心矛盾」、「问题重点」。结果就埋头去干了。周五的时候主管问我时间问题,我说下周一吧,结果下周一和主管去喝了杯咖啡,还是没有给他任何输出。

「结果」是迭代出来的,这种思路一定不要忘,我们可以搞一个不好的输出来保底,然后慢慢迭代,这才是正确的思路。

我的主管跟我沟通了他的管理思路:

  1. 通知你应该做的事情(比如性能、稳定性、规范)
  2. 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「等你犯错」
  3. 让你「为结果买单」

这样事情就变得很简单,我们把风险分为两个级别:

  1. 你自己负责的
  2. 团队负责的

这样我们只需要人为保证那些需要「团队负责的问题」,会有一个保姆帮你 review;对于你自己负责的任务,我们就不需要干预了,到点跟你要结果就是了。